典型化之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 behind Prototyping
註: 以下內容, 純屬作者一般個人意見,不能視為有法律約束力之專業意見,凡涉及如投資、法律、會計、建築或醫療等受法律規管行業之專業問題,如有疑問請自行向具專業操守 之相關專業顧問或從業員查 詢
免 責條款 DISCLAIMER
-15/1/2014
南極遠離人煙,人類對南極之科研考察活動,大部份在二戰後開始,各國在較文明之氣氛下進行,雖未能完全與政治脱鈎,算是比較和諧融洽,不時出現互相幫助或共享研究成果之情况出現,至低限度未有明刀明鎗進行互鬥,在紛亂世情中,算是地球上少有之一片淨土。
去 年十二月,一艘主要由澳洲人租用之俄羅斯考察船受突然而至之浮冰圍困,附近剛巧有三艘來自中國,法國及澳洲之破冰船各自進行考察任務,接到求救訊號,即分 别試圖接近提供支援,正又一次體現世界上其他地方少見之國際合作人道精神,各中外媒體一直留意情況發展並作報導,基本上皆非常客觀正面。順帶對南極環境及 人類之科研考察作簡單介紹,不失為一次不錯之科普學習機會。
傳 統傳媒報導並無異常,然而偶見本地網上傳媒報導下之讀者留言和討論區留言,竟有獨對中國破冰船冷嘲熱諷之網民,其尖酸刻薄之程度,簡直如對殺父仇人,比外 國網民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另外二船,卻讚賞有加,充满認可和期待;內心究竟是何種心態,不得而知,但明顯有失客觀公正,如此德性,表明已喪失是非判斷能 力,是不成熟及非理性之表現。即使嘻笑怒罵,亦應知分寸,其行為猶如取笑進入火場救火被困之消防員。查當時環境,客觀數據,法國破冰船破冰能力最弱,根本 無法接近,最早退出救援,中國的雪龍號居中但最近,而且船上搭載有直升機,到距離仍有數公里時發覺浮冰厚度超過自身破冰能力,只能留守在當時位置,既可支 援亦可撤退,破冰能力強一點之澳洲破冰船亦因形勢不利而不再深入,否則亦可能被困,大家協商後利用雪龍號之直升機在天氣情況許可下將遇困乘客救上澳洲破冰 船然後駛離,明顯是經過集體商議然後作出之理性而科學之决定,期間亦用上人造衛星之氣象圖片作為行動之參考;只是中國人向來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之先賢智 慧,凡事不會把情况説得絕對肯定,在進展不順利之時,美國之破冰船亦啟程開赴現塲,有如消防員前赴火警現場協助有困難之同袍般輕鬆平常,隨後浮冰如預測般 為西風吹散,事件完美收場。外國網民及傳媒,對此事之國際合作精神皆持正面認可態度,背後是否暗中有政治考量,在毫無表面證據情况下皆不妄作猜測,網民討 論焦點多集中在對地球暖化理論之質疑,鮮見有幸災樂禍之言行,反而對澳洲乘客堅持冒險犯難而令澳洲政府平白增添一筆開支略有微言。
本 地個别網民之表現,又如何能令人對其人判斷是非黑白之能力具有信心;凡以當事人之國藉,人種,宗教,性别,年齡及意識形態而即輕卒判斷對錯之徒,希冀其能 客觀公正,是緣木求魚。法律文書中常於信頭加上"Without Prejudice"之標記,法律界中人解釋為「毌損權益」,應為意譯而非直譯;直譯是「不存偏見」,是訴訟前當事人欲坦率向對方摸底,尋求更佳妥協條件 而又不欲對方以書信內容作為日後法庭上额外證據之一個事先聲明。依據西方文化,重視真誠(sincerity/acting in good faith)及不存偏見(without prejudice),且不能在未有證據前作有罪假設(innocent without evidence beyond all reasonable doubts),最低限度公開和表面之言行是如此,稍顧及公眾形象或講求以理服人之人士都不會作出如此冒犯性之言辭,否則好歹也要叩頭認錯,就如此前美國 一節目主持人容許兒童提出殺光所有中國人以解决美國國債問題而承認失當向公眾道歉,並取消該兒童圓桌會議之環節。
將事物分類,找出共通點來建立典型,藉此概括解釋一些社會現象,是正常行為,但要明白社會學不似自然科學,不可能有百份之百之必然規律,要承認非典型(atypical)與典型(typical)並存之事實及兩者相對比例變化之趨勢。因 緣際會,香港人是是大中華區先富起來之一個族群,二三十年前出現中產階級後,港人開始往西方先進地區旅遊觀光時,何嘗不是亦有洋相盡出之人,直到今天,於 較遠之美加歐洲,港人平均表現,不見得比內地,台灣或星加坡人優勝,原因是走得愈遠,多少是較具能力且多見世面之一群,移民尤其明顯,因為經過篩選,內地 人平均質素,與港人相較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港人之優越感,又從何而來?
行 有餘力,然後兼善天下,所以親疏有别,先後有序,全在情理之內,偏有人妄言大同,高談平等法治,不顧客觀條件,為雙非嬰及外傭爭居港權,引發本地人仇外情 緖。城市地區,各有獨特之自然地理歷史及人文因素,發展進程不同,亦各有優劣,卻有人根據虚無飄渺之個别本土文化制度特點,宣揚極端之本土主義,製造港人 優越之偏見,矮化週邊地區之居民及文化,引發外人(非只有内地人)對港人傲慢態度之厭惡心理。在兩種貌似極端而互相矛盾之行動背後,隱約都是同一群人之身 影,這些人不斷以真假參半之普世價值改變現狀,接二連三挑動社會不同階層和族群之矛盾,皆在客觀上產生激動民眾極端思維和偏見之效果,除却本地及內地人之 價值利益碰撞外,還有少數族裔及本土華人之平等機會、勞工及僱主之權益衝突、大中小企之公平競爭等;如此算是是為民添亂抑或是為民請命?
當 人心存偏見,勇敢可說成是衝動,謹慎說成懦弱,慷慨說成沽名吊譽;歸類後之族群被典型化(prototyped)。抱有如此心態之人,本身正是不成熟,非 理性之劣質人性示範。自以為懂西方文化,卻不識「不存偏見」(without prejudice)和「無罪假定(innocent without evidence beyond all reasonable doubts)之涵義。英國小說家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 (William Makepease Thackeray(18 July 1811 – 24 December 1863)) 有名言云:「世界是面透鏡,裡面看到的是本人面目之反影」(The world is a looking glass and gives back to everyman the reflection of his own face.)。早他二千年之孔子,授詩三百篇時,已告戒弟子要「思無邪」,若「思有邪」,其心不正,則所見事物皆邪。偏偏是這類網民最相信自己較他們揶揄 之「中國人」優越,以偏概全,被偏見蒙蔽理性;可惜他們之言行,卻是自曝其短,不單無法展示優越,而是更醜陋幼稚和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