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Network: um_bloggers | imagebank | videoworks | essence | business home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blog of Uncle Ming's Gallery

I have always been among those who believed that the greatest freedom of speech was the greatest safety, because if a man is a fool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to encourage him to advertise the fact by speaking. (我以為讓愚蠢的人自暴其醜, 正是最大之言論自由所以是最安全的主因)

WOODROW WILSON (編輯組譯)


錯誤解讀八十後


桃仙樸  B2Simple

註:  以下內容, 純屬作者一般個人意見,不能視為有法律約束力之專業意見,凡涉及如投資、法律、會計、建築或醫療等受法律規管行業之專業問題,如有疑問請自行向具專業操守之相關專業顧問或從業員查 詢

-23/1/2010

社會學家分析社會現象時,會試圖找出最大公因子 common denominator,  但將最近社會中以年青人為中堅的社運解讀成oversimplification of post 80s八十後與其他世代之爭,乃屬過份簡約,無法道明實況,更無法據此思維而制訂應對措施。

今日整個文明世界,已步入資訊世紀,以往所謂十年一代的說法,早已調整為五年或三年一世代,不相信的想想通訊辦法的演變,八十年代傳真 機花了十年時間,仍無法完全淘汰電訊,更莫說普及至尋常百姓家,但自八十年代流動電話及九十年代互聯網出現後,潮人通訊,已經歷不知多少演變,單是電郵, 除商業用戶外,付費的很快便被免費的 yahoo mail 及gmail 取代,即時通訊,更此起彼落, icq、yahoo messenger、msn, skype 和 qq 等,機齡稍淺的,還未來得及弄清這些通訊軟件功能,網上社群附設分享服務的討論區如 geocity, myspace, flicker, facebook, twitter 等等亦接連出現, 加上較小型地區性有獨特擁護參與者的討論區,更新或淘汰週期甚至不以年來做單位,在年青人來說,資訊來自網上朋輩互相轉貼相傳已成自然不過的生活方式,通 常人對未知領域都有戒懼心,年 長一輩,一來已習慣原有資訊的交換和獲取模 式,二來生活和工作擔子重,抽不出時間跟這些新媒體耳鬢廝磨,三來學習能力隨年齡下降,難以掌握新資訊科技,對這些新玩意都不甚了了,就是勉強嘗試體驗, 還是弄不懂他們近似火星文的語言或抵受不了混雜其中的粗言穢語, 結果都傾向排斥甚至故意低貶,一派不屑一顧的模樣,其實內心虛怯,更為關鍵一點的,就是不明白技術本身不足以催生社會運動,通訊技術不過加速資訊流通速度 及社會發展的步伐,訊息內容及其產生的客觀條件才是決定社會發展方向的因素,但因為對技術本身的無知,更容易視為洪水猛獸。

最常見是批評群組中人言語粗鄙,錯別字連篇,行文有欠通順,一位政社界中名人更認定他們能力不足以寫篇幅較長之議論文章。持論者顯然並 非資深網民,更可能不過因為不甘心自認對網絡文化無知,臨急抱佛腳地也登入一些群組或討論區technology neutralty看了一會,而且先有成見,結論不問而知。稍對討論區文化模式有 認識的,皆知網上群組參與者,都差不多是即時回應,一經上傳亦只能更正而不能更改,手民之誤難免;一些更限制回應字數,如 twitter 就以140字為限,無人能長篇大論壟斷發言權,至於大塊頭文章,可以存放在個人網誌或以超連結插入短文中,跟語文能力完全無關係。如果說對話不能彰顯大道 理,那柏拉圖 Plato 的談話錄及孔子的論語難道是垃圾不成。事實剛剛相反,參與討論的熱切份子,是朋輩中語文表達力相對較高的一群,跟一些名嘴名筆,當然無法比擬,但其他世代 的一般人,又能好到那裡去,老樸從來就無興趣跟那些動不動以錯別字唬人的秀 才爭論,如果一般人的文字造詣也能達到連他們也找不到錯處挑剔的境界,那秀才還能亮出什麼獨門功夫出來跑江湖;況且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秀才們就常為個別 文字的形體和音義的正誤爭論不休,常人不過以文字為表情達意論理的工具,有誤則改,無則嘉勉便是,總不能以錯別字剝奪該人的發言權或否定其邏輯。

潮文其來有自,如失去存在的客觀環境,自會消失淡出,例如網上潮文以「膠」代「謬」,源於有人誤將「膠」作「謬」輸入遭指正取笑,後索 性引申為一切錯誤虛假荒謬之代用詞,然後以此嘲人亦自嘲,流行至今。質勝於文則野,但比起文勝於質的偽善虛假之言,起碼還有一份直率和誠意,如果好讀古文 而不限老師宿儒所精心挑選之載道文章,自會發覺不少前人筆記散文,亦不避俚俗,只不過世代相隔,今人不察,潮文雖然似是蕪雜,污言固然粗鄙,只要言之有物 而非喧賓奪主,今日標準亦不見得什麼大不了,尊貴如美國總統,在關掉收音時,亦同樣口出四字真言(four letter words, i.e. foul language),早在數十年前,不少仍屬天之驕子的本地大學生私下已是三字經與英文齊飛,中英粗言同樣流利,過往及如今在文化教育界任要職的大不乏 人,社會系的甚至自我闡述為深入認識次文化 (sub-culture) 及尋找溝通之共同語言(speak their language),只是如非朋輩深交,知之者不多;年少輕狂,只要大節不逾矩,已勝常人,故無人小題大造翻舊賬。老 樸不是鼓勵粗言穢語,且覺得表達力高強也無必要動輒以粗言辱罵對手,但相對一些在公眾場合道貌岸然,私下壞事做盡的人物,滿口盡是遁辭詖辭,相信大多數人 仍是寧取其真而棄其偽。「水滸傳」滿紙粗言穢語,「紅樓夢」連篇life experience盡是男女情事物事,往日道學先生便有男不讀水滸、女不讀紅樓之說,如今類似言論何在?

至於某些自稱過來人的忠告,除反效果外,亦看不見有何紓解作用,誇稱自己年青如何更為激進,如今又如何溫和者,一派覺今是而昨非的樣子,這那算是理由,世上何嘗沒有過去溫和如今激進的相反例子,閣下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是閣下選擇,沒有令人信服的因由證明今是昨非,單以個人轉向作理據當然欠說服力,難保這不是已晉身既得利益階層人士的風涼話或已喪失道德良知勇氣的懦夫之投降言論。

歸咎八十後成長於高度政治化環境亦難令人信服,在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成長、如今仍在生的,青少年期都在日抗戰爭及國共內戰等兵慌馬亂環 境中求生;五十年代成長的則在韓戰、禁運、大飢荒、右派暴動及世界兩大政治意識形態陣營隨時展開第三次大戰的陰影中渡過;六十年代則見證越戰升級、大陸難 民潮爆發,文化大革命及遍地土製炸彈的六七暴亂,七十年代則是越戰結束、廉署成立、文革終結、改革開放政策確立等充滿戲劇性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時代;八十年 代香港回歸隨中英聯合聲明而明確,具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取代中央計劃經濟,意識形態爭論在經濟範疇已告暫時中止,政治色彩較濃事件唯有八九六四事件;反 而屬八十後成長認知期之九十年代及千禧年代,除九十年代初的蘇聯及東歐解體外,國際間已沒有劍拔弩張至不惜以全球億萬生靈存亡互博的政治意識形態之爭,代 之而起是較地區性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文明之爭及政治色彩淡薄的發展與保育之爭,近二十年甚至是百年來中國人最安定的時間,全民包括港人都埋首在經濟建設 中,不見得較諸前人成長期更政治化。

相對較前世代的港人,只有五十後及戰前一輩有相似激情,原因不見得是以上各點,單以年青人空有激情而缺乏理智亦不足以解釋六十後及七十後的當年的例外,那是說五十後及八十後的激進思潮,實際有其他萌生及蔓延的客觀因素。


-30/1/2010

戰前香港人口本來不多,戰後人口中大部份來自逃避戰禍的難民,過客心態原已濃厚,加上國共內戰及韓戰,人心不定,香港戰後嬰兒潮較歐美 有五至十年的滯後期,戰後百癈待舉,且再有五十年代末及六十年代初之特大難民潮,初期大部份港人對社會服務要求不高,六十年代開始,港英政府知人口增長趨 勢已不可逆轉,提供房屋、社會及教育服務的責任不能逃避,其他服務詳情不說,教育則由精英(elite education) 轉為普及(common education) ,一則順應世界趨勢,二則長遠提升生產力以解決吃飯問題,五十後有較高比例的人能接受中上程度的教育。

問 題是民智開啟後,社會發展不能有太大的落差,否則年青一代,在學校內接受教育時,被貫輸的是公義權利平等等正面思想,但現實所見卻是 兩回事,矛盾自然產生。六十至七十年代初,黑道橫行外,貪污亦盛行,一般技術工人日薪不過十多二十元,但小商販為應付黑白兩道人馬需索,付擔沉重,不願張 揚的暗地裡將一疊捲起來的十元紙幣(俗稱青蟹)塞進火柴盒或煙包中藉借火(火柴)或借煙(香煙)交給當時的警察,明目張膽的就此放入口袋,小販藉此換得街 頭擺賣不被檢控的通融;正當經營的商店,特別位處九反之地的,則是為取得該區警務人員的保護傘仳護(六七後警隊轉稱皇家警隊後俗稱皇氣),免受黑邦滋擾, 但皇氣跟黑道,關係亦錯綜複雜,糾纏不清,黃賭毒中人,皆是難分黑白正邪。一群主要來自基層的大專學生,受到美國大學生反戰運動及對主流思想價值反思的感 召(當然亦不能排除內地當時文革展示的浪漫革命理想主義的影響),基於對公義的憧憬和追求,自發地在香港展開一場跟往日不同的社會運動,背後並無政治團體 擔任策劃(雖然當時職業學生之說甚囂塵土,但至今仍沒有充份證據能予以證明)結果令當時港英政府啟動了一連串的改革,包括成立廉署及改革行政及決策程序, 加上七三及七四年因石油危機引發之經濟衰退及內地改革閈放政策的確立,世界整個大氣候出現轉變,經濟改革建設取代熱戰或冷戰成為政策焦點,出現了二十多年 的黃金年代,基層生活大幅改善,中產人口比例大幅增加,其間雖然有連串內地及國際政治大事出現,始終並非直接觸及本地社會的日常生活,激進思想在本地沒有得到認同,六十後及七十後所以理性溫和,不如說是由於資源及權利分配獲得合理改善,道在其中,雖然跟歐美標準仍大有距離,由於大勢向好的一方發展,基本上對現狀沒有太大不滿。

protest in BC04由此看來,香港八十後的激進,不是純粹年代問題,外國向來有抗爭文化傳統,年青人對不平事挺身而起進行抗爭在任何年代皆有事例,例如環 保份子或反全球化份子在近數十年都是一貫作風,日本韓國戰後受美式文化感染極深,亦有各具本土特色的激進運動,零六年韓農在港主辦世貿會議時便露了一手, 而且當時的示威活動已是較本土克制得多,宏觀整個世界,可知八十後就不見得比六十後或七十後更激進。至於歸咎技術發展,更是胡謅,技術不過是工具,大用小 用如何用,始終還是在乎使用者的意圖,屬於中性而不具價值取向,正如文字可以溫柔敦厚,亦能偏激乖戾,社運趨向激烈,真正原因,恐怕是由於社會上不公義事 情的下降趨勢出現逆轉所致。

較年長的常說年青一輩學術及語文程度低落,證明教育政策失敗,但從八十後對社運的熱衷,又似乎說明提高社會意識的道德教育並未失效,因 為敢說全世界的正規教育,雖然有文化傳統或宗教的差異,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對一些極基本的道德價值觀念都會予以肯定,說是普世價值也無不可,例如中國 儒家所推崇的美德,闢於個人修養方面的有仁智信直勇剛、關於家庭的有孝悌慈愛夫和妻睦,關於群居的有守望相助、忠信愛國、和而不同、群而不黨等,歷史人物 中愛國愛民的忠義之士,都得到認同和表揚,並推舉作為模仿學習的榜樣,此外,對現行社會中之制度政策,當然給與正面描述和評價,這都是自然不過亦無可厚 非,問題是現實世界跟學習認知有沒有太多不可調解的矛盾,如果一面推崇本地母語教學,一面卻是中文學校被標籤為次等,高官及富豪子弟則以腳投本土教育不信 任票、紛紛赴歐美接受外國教育;如果一面讚揚執法及司法制度如何公平公正,另一面卻是富人及專業人士能不斷濫用法律的漏洞和程序謀取特權,處處顯出比窮人 「更平等」;如果一面說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優越,多勞多得,誘發個人潛力,促進社會繁榮,有利改善民生,只要自我增值,終身學習便有出人頭地之一天,但另一 面現實卻是市場被財團壟斷,在經營中幾立於不敗之地,中小企則面對日益困迫的生存空間,基層甚至中層在職人士則實質收入下降,職業毫無保障,大學畢業生學 非所用,向社會上層流動機會渺茫,收入甚至無法負擔高昂樓價,低教育程度或非技術工人收入微薄,無以為家,貧富極化日趨嚴重。這些是否所謂之深層矛盾不得 而知,但對年青人來說肯定是認知上的深層矛盾,如果不是接受現實而否定先前從學校教育所建立的信念,便無可避免地要堅持原有的信念來爭取改變現狀,這是每 一代離開學校進入社會的年青人必然面對的抉擇:適應抑或抗爭,如果社會現狀在改善中,選擇抗爭的比例自然大減,這也許能解釋六十後以至八十後此兩代人的溫 和取向,身處資源及權利都正在改善的年代,夫復何求。

post 80s對現狀不滿,又豈限於八十後的年青人,觸目所見,亦有其他世代的參與者,只是八十後世代進入社會後的十多年間,經濟危機接二連三,既得 利益階層的權力卻進一步強化,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所以不滿情緒特別強烈,成為運動中的主力。不難理解,如果社會問題持續,九十後及千禧後將是八十後 的新力軍,老樸對八十後的抗爭目標,不盡同意,但確信八十後的行動,是基於 對公義及平權信念的執著,畢竟站在靠附權力一方較對立的一方容易,他們選擇站在雞蛋的一方(即弱者一方),誠如村上春樹在以色列領獎時所言,令人動容;說 成是遭人謆動,對二十至三十且近半數具大學學位的年青參與者而言,是侮辱了他們的智慧之餘,還自欺欺人,他們的信念並非從天上掉下來,而正正是來自所受的 教育,對現狀束手無策的政府,便自然要面對教育及施政出現道德上之兩難局面 (ethical dilema),因為除了極端思想如納粹主義或軍國主義主導的教育敢公然宣揚盲從愚忠外,現代文明世界,儘管在闡釋及實踐時不完全相同,都視公義為普世服 膺的信念,所以當年的港英教育被譏為殖民地教育,仍無法阻止年青人認中關社,難道當下將世故功利主義公然貫輸下一代,取代現時的主流教育思想,就能令年青 一代毫無懷疑接受現狀?如果屆時上下交征利、人人爭相向權力靠攏而不說心底老實話,整個社會又是否能承受得起那伴隨而來的後果?

沒有理據及事實,不可能說服八十後及持相同意見者,為政 者及既得利益階層,何以不躬身自問,為什麼高官及財團主管在十多年間從英明神武的本地精英變成官商勾結的主犯,說官商勾結實在過於籠統,「商」那裡是我們 這類小商販,甚至規模不小的企業東主,也概嘆政策傾斜,便知所謂官商勾結之商人,不過是為數有限的那一群大孖沙及圍內專業人士,在論劫富濟貧之可與不可一文中已有詳細描述,故不贅,如仿效奧巴馬依仗民意向銀行巨頭宣戰般,趁現時的民意民氣,改變傾斜制度,向既得利益者討回部份優惠和特權,不作無謂爭辯,幹些實事來平衡不同階層的利益,平息基層及中產民眾的怨氣,亦不失為最佳時機。

閱世愈深,便發現愈來愈多證據,讓老樸歸納出以下三個規律:

規律一. 敵人每每是強者一方自己製造出來 (The superpower per se is always the cause of its own enemy.)
規律二. 極端主義者每每製造極端的敵人 (An extremist always creats extreme enemies.)
規律三. 極端主義者每每才是最終的失敗者 (Extremists are destined to be the ultimate losers.)


有沒有學者早已提出類似規律,不得而知,「規律一」背後原理,在於只有強者才會敢於向弱者一方主動攻擊或壓迫,莫origin of extremity說兔子,就是有一定還 擊自衛能力的成年非洲牛羚,也不會在正常情況下向獅子挑釁,弱者唯有在極端受壓忍無可忍時才會以卵擊石,所以村上春樹說永遠站在弱者一方,不純是不食人間 煙火的文學家浪漫空想,秦末農民手無寸鐵,揭竿而起,其他例子如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兩次大戰,中日抗戰,國共內戰等,都是由強者一方向弱者一方叫 陣進迫開始,不過在每個弱者反敗為勝的例子出現前,都有無數的失敗個案,關鍵在於強者是否走向極端,如果強者恃強凌弱,走向極端,反會自我製造更多更強而極 端的敵人(規律二),做成共輸局面,無可避免走向滅亡(規律三),社會亦元氣大傷,
中國人或東方人的文化,都以中庸克己自律為 本,即使身為強者,仍保持謙卑忍讓,凡事留有餘地,話不能說盡,錢不能賺盡,福不能享盡,權不能抓盡,古人捕魚所以網開一面,留下一條活路而非竭澤而漁,其實 也可能是為自己和子孫留下一條生路,錢財權位,不過身外之物,帶不進天堂,更帶不進地獄,為富如不仁,萬般帶不走,唯有孽隨身,攆盡天下人之錢財,還不是 讓子孫家人彼此相爭如寇讎,何苦由來。


註:
1. 選圖:Artholic
2. 圖片來源:free Image from "Uncle Ming's Gallery" (http://imagebank.um-gallery.net)

- 完 -

小傳 Biography

有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一字之差,常令仙璞君含寃莫白,被誤為 being too simple、太簡單 ,事實上,仙璞君跟 sometimes naive 之賴依芺並無任何朋友或親屬關係,未敢叨光,B2Simple,原名 Back to Simple,返璞歸真之謂也,跟太簡單 being too simple,相距何止以光年計,要知簡簡單單,原是最不簡單。陶令公如非誤墮十丈紅塵,為五斗米折腰卅年,歷盡殊不簡單之官場黑暗,又如何能守拙歸田 園,成為一代大田園詩人,留下不朽名作,故極高明,然後致中庸,忍屈辱,始可降大任。先難後易,方能舉重若輕,先繁後簡,乃識返樸歸真。簡約主義,精粹盡 在一約字,約者,去蕪存菁之謂也,正如王國維所言,為學或人生之四境,先是孤單上路,望盡天涯路,繼而尋尋覓覓,衣帶漸寬而不悔,方能猛然頓悟畢生追求目 標所在之處。那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人卻在,燈火欄柵處之境界,又豈可與隨隨便便,懶得取捨抉擇,便自以為深得簡約主義真諦者相提並論。

simpli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