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Network: um_bloggers | imagebank | videoworks | essence | business home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blog of Uncle Ming's Gallery

I have always been among those who believed that the greatest freedom of speech was the greatest safety, because if a man is a fool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to encourage him to advertise the fact by speaking. (我以為讓愚蠢的人自暴其醜, 正是最大之言論自由所以是最安全的主因)

WOODROW WILSON (編輯組譯)


愚智談 WiStupiDialogue 15


詩酒言情4 - 家國之情

Wine, Poem and Passion 4 - Patriotism

war

亦愚 & 若智
30/8/2014 天晴


註: 以下談話內容, 純屬作者個人意見,有關法律規定屬專 業知識部份,不能視為具法律效力之意見,有疑問請自行向具專業操守之專業顧問查詢

免責條款 DISCLAIMER


愚:前輩午安,今天茶箕上放了個籃子,又有什麼新搞作讓我見識吧?

智:也可以這樣說,你打開看看吧。

愚:咦,前輩,這是水還是酒,還有紙袋內的…,唔…我曉得,是饅頭,另一小袋是,像是米,但為什麼是啡色的?這些是什麼玩意?

智:哈哈,對老人家來說是憶苦思甜,對年輕人…,呃…,正確點說是七十後之後那幾代人,則是嘗苦思甜,性質跟那些 NGO 搞的貧富宴差不多。

愚:好端端的為什麼要嘗苦思甜?

智:前幾次我們由酒談到人情,由動物亦具有的兩性愛慕之情和父母哺育子女的親情,談到人類獨有的敬老反哺的孝親之情,兄弟姊妹之親情,知己良朋間的友情,思鄉之情,還有是源自惻隱之心的憐憫之情。

愚:是否還有一些未談到的人情呢?對了,前輩曾説有家國之情,但直至上次,還只是説到思念家鄉之情,那對國家的情和前輩這些東西有什麼關係呢?

智:從事物發展過程來說,有家然後有國,但在現實環境來說,國破後即使家未concentration camp亡亦難以完好無缺,在歷史上,國破然後整個民族從歷史中消失無影無踪的例 子多不勝數,種族滅絕 (genocide) 在廿一世紀的今天仍然發生,可以想像從前的殘酷程度只有更嚴重。今天這些食物,已是戰爭時期大後方才可以吃到的,沒有潔淨自來水,喝的可能是井水,山澗水 或收集到的雨水,井水可以找到,現在除了新界較偏辟的鄉郊,井水都只用作清洗冲厠,也不衞生,為了讓你嘗嘗,我找來有味礦泉水,味道有點近,饅頭已無法找 到當年那些黃褐色硬得像石頭那種了,現在的好吃得多,兵慌馬亂,雪白的麵粉或粘米是稀有物品,炒米是走難時容易攜帶的乾糧,當年偷渡客便帶著它上路,更窮 的唯有吃樹皮,野菜,蕃薯及蕃薯籐等充飢,對現代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來說,這一切都超乎想像,可是,戰爭動亂,真是那麼遙遠嗎?居安不思危,禍無日矣!

愚:隨了饅頭還可以,其他的味道難吃死了。嘻嘻,前輩為什麼説得那樣凝重,現在好端端的,你覺得我們有戰爭動亂的威脅嗎?

智:味道試過便算了,看你的表情便知道嚥不下去,我泡了壼雨前龍井,還預備war2了些客家人的米通,就放在廚房中,你拿出來做今日的茶點吧。八月是讓人回顧戰爭傷痛的月份,你能說出原因嗎?

愚:真驚嚇,還道前輩來真的,要全程憶苦思甜。我有留意時事的,二次大戰在這月份結束的,對嗎?

智:你還算有點歷史常識,除了歷史知識,觸覺更重要,知識可以用來考試,但有觸覺才能以史為鑑。對,1945年8月15日日皇裕仁宣佈無條件投降, 二戰正式結束,香港則在同年8月31日回復英治,何以是由英國而非中國接收涉及國際政治角力,有機會再談吧。所以,對很多港人來說,最近的戰爭,已是69 年前的歷史,沒有七十多歲的年紀,説得難聽一點,是不知戰爭之苦的,但對中下階層的人來說,還可能記得50年代及60年代的動亂。富裕點的,因為有條件離 港避亂,未必有切膚之痛。

愚:既然都那麼久也沒再發生了,為什麼要提起這些咸豐年的舊事呢,我們文明人,都是和平理性的,前輩是過慮了!

智:說討人歡喜的說話其實不難,群眾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説群眾文明,理性,和平,正確,英明而其實心底不懷好意的政客多的是,另外便是一群活在象 牙塔鑽牛角尖讚到不知現實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書生和準書生。面對著話説得這樣動聽偉大的人,真理不可能從辯論中得到,只有讓實踐來驗證理想,就當他們都做到 正心修身,繼而要看能不能齊家外,現在社會複雜,齊家治國之間,還要按管理群體的規模多分幾個層次,單是一幢大廈或一個屋苑的管理,便可看盡人生百態,公 地悲劇(common pool tragedy)不斷重演,讓那些滿口權利自由民主的人用他們的方法原則,嘗試治理好這些小社群的僭建,佔用公地等不文明和欠公德war 3行為有成績後,才一步一 步擴大管理規模,累積到足夠的成功經驗,然後再推廣到整個社會也許還靠譜一點。未曾在群眾中生活過,搞過建設,只靠搞那些動員群眾起來搞破壞性鬥爭運動便 以為了解群眾,大言不慚地談治國平天下是非常危險和幼稚的想法,歷史上,由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而打拼出來統率百萬雄師的開國君主如劉邦,雖然出身草 莽,便常常勝過那些將帥名門出身熟讀兵書的貴胄如項羽,因為他們來自草根階層,更了解群眾,相反地不少災難,都是因為那些或真或假的美好願景令國家陷入紛 爭而發生,例如八王之亂,新舊黨爭,東林黨爭等。爭鬥各方都名士助陣,各有所本,言之成理,誰也説服不了誰;內亂也令外人有機可乘,戰爭便驀然而至,看現 代世界的現實例子在中東,菲洲,東歐等都不斷發生,從目標追求而言,這些高舉理想的人是適得其反,天堂越走越遠,國家則成人間煉獄。

愚:傳媒報道説那些是動亂都是反抗暴政而引起,但前輩似乎不大認同,把我弄胡塗了!

智:如果有人説投資某種生意便能發財,結果卻是輸得傾家蕩產,負債累累,他還自詡成功,你能同意嗎?但他解釋説這是轉虧為盈前的暫時現像,你又開始 疑中留情了,可是,日復日,年復年,虧蝕繼續擴大,你還能相信嗎?目標不能證明方法正確 (The ends don't justify means) ,但失敗便足以否定一個自命為正確的方法 (A failure can undoubtedly refute an approach claimed to be righteous)。在商業或經濟管理上,失敗就是失敗,是無可質疑的,只能在順境中成功的不是真的成功,成功管理要能對不利因素作出兩手準備,即所謂 B  計劃 (plan B),因為排除任何負面因素影響而取得成功是要求之一。但在社會事務上,這樣荒誕的事件却經常發生,有人聲言為追求人類福祉而在很多地區製造了更多跨越好 多代人的災難。是非混淆了仍振振有辭,其中之一點,便是用普世價值否定地區性的歷史文化完宗教和風俗,這論點令我想到一位名叫張鐵生的人士,在73年因高 考物理和數學科差不多交了白卷,在卷上寫下給領導人的信,為交白卷辯解並抨擊考試制度,事件被某些人利用作為打擊對手的工具,張先生被破格提升為教育部 長。

愚:這確是荒謬,但這事跟否定宣揚家國之情有類同嗎?普世價值的道德層次不是更高嗎?

智:教育目的是傳授和普及知識,當然,你可以説知識是中性的,為善抑或為惡又是另一回事,卻不能說沒有知識才是高尚,那等如說沒有生意的營業員才是 成功,不懂工程的人是優秀的工程師,那是向常識,科學,邏輯和倫理挑戰。這種極端反智反道德思維令絕大多數人不以為然,標示了他們最終的失敗。今天張先生 坐足了15年的牢後,已從新上路,憑知識聰明創富,成了億萬富豪,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至於高舉普世價值而否定家國之情,看清楚一點,不過是語言偽 術,首先,正如教育目的是傳播及普及智識,社會運動的目的便是要令社會和國家更美好,出發點便是愛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國,家和社會都難獨善其 身,當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港搞革命,中心思想都是愛國。愛國是跨越黨派政治的。美國人會接受公職人員甚至平民說自己不愛國嗎?第二,把普世價值和愛國之 情對立起來便毫無根據,愛己愛家愛國愛世人沒有衝突,愛國更應是普世價值的一種,這些簡單二元對立就如當時張先生及其背後推手將知識和當時的社會道德價值 對立起來一樣。第三是愛國之情的含義在中國幾千年來都已有共識,亦千古傳誦,大家可以不認同愚忠,但硬將愛國等同愚忠來否定愛國其實侮辱了極多人,數千年 來那些出生入死來保家衞國,或從容就義而拒絕向外敵低頭的義士,還有那些千千萬萬歌誦愛國情懷的文學家和他們的作品,都被他們踩在腳下,這跟白卷英雄成為 教育部長一樣荒謬的理論,只會做成反宣傳效果;抗日戰爭時,海外華僑對當時的中國仍不離不棄,提供種種支援,只要不是敵對國家,海外華僑效忠他國的同時, 內心仍記掛著原來的第一祖國並無矛盾,就如外嫁女兒思念和照顧外家一樣是人之常情。屈原當日行吟江畔,便有「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人離鄉賤,華僑 思念家國之情,很多時比一般國民還強烈,現實環境中,有強大第一祖國的僑民,社會地位亦較高,看吉卜賽人在所寄居國家所受的待遇便知。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 的境況亦差不多,未嘗亡國之痛的人,才會排斥愛國思想。不懂愛家人,朋友,社會,國家的,那能奢談普世之愛。

愚:前輩,那人類的國家觀念在什麼時候產生呢?

智:中國人的國家觀念,跟西方的城邦city state,邦國state, country 相近,早在春秋戰國時已存在,《詩經大雅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

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於京。

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於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zhou-border其中有「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的句子,觀念已非常清晰,「王之藎臣,無念爾祖」「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則 説明臣子及諸候對周天子為首的國家所須盡的義務和責任。中文是形意文字,國字從「囗」「或」,或代表士兵持弋守城,囗讀圍,是彊界的意思,根據《說文解字》, 「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林,林林外謂之野,野外謂之冏」,可見「國」在造字 時已具備現今一切國家的元素,為中心,有城廓和士兵保護區住在其中的統治貴族,在城廓外圍是,供平民耕作及放牧,更偏遠是,野外便是化外之地,即蠻夷禽獸活動的地方,層次分明。從人口和疆界規模看,周朝時的,已遠遠超過希臘的城邦,國則由萬(虛數吧了,表示多)邦組成;但看維基上的解說,竟説中國的國只包含一家一姓的氏族群組,只差未 說成是部落 tribe ,這是西方人以西方歷史為主軸,用他們的觀點來看中國歷史而得出的牽強解釋。

愚:終於見前輩對維基資料提出質疑了,那樣説的目的或動機是什麼?

智:是其是,非其非,不能說權威便不能質疑。目的或動機只有當事人心知,但客觀上令人感到中國形成現代國家觀念的時間跟西方拉近,因為羅馬帝國本質 上仍是奴隸社會,但周朝開始,中國已進入封建社會階段,國以外的觀念便是天下,由於地理屏障,對當時華夏文明內的人來說,天下已等同現時的世界,秦統一天 下後行郡縣制,具備完整的文官制度,和一個中央及地方政府架構權責分明的國家機器,漢以後便一直沿用及加以完善,在行政上而言,現時日本的政府部門及部長 官銜,仍是唐朝的制度,跟羅馬採用的執政官制度有别,羅wine-poem-passion/Mosaique_echansons_Bardo.jpg馬的核心,無論是共和時代還是君主制時代,仍是軍政合一,從最上層的貴族由上而下形成一個層壓式的 奴隸制度,奴隸只能通過征服開辟新的奴隸來源令自己脱離奴隸階層,這是羅馬能不斷擴大的原因,但說到有效管治,以現代觀念來說是談不上的,所以崩潰後歐洲 有好一段時間仍停留在馬克斯所謂的封建社會(feudal society)上,有如中國的戰國時代,不同文明的歷史發展軌跡不同步,各領風騷一段時間並沒有什麼稀奇,但總有人硬要將不同 地區歷史套入同一進程,又或要突出西方文明一貫先進的形像,唯有不斷採用雙重標準或罔顧事實。

愚:前輩,為什麼你好像非常重視國家觀念的出現時間呢?

智:因為國家觀念的存在,才能令中華民族及它發展出來的文明成為唯一能生存Li_sao至今並保持活力的的遠古文明。孔子時已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禮記. 大學》中的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條目是士人自我提升的修養進程,最後目標是參與治國平天下,由於人在群居時 由家而擴及到部落,轉為農耕後形成鄉,鎮,城市然後成國,更大的群組給與個人及家庭物質及精神上的支援,令人的情感從親情更進一步提升為鄉土之情及愛國之 情,戰國時各諸侯國互相征伐,對戰敗者而言,國破即家亡,所以有屈原的愛國詩辭出現,例如前面引述屈原的詩句,來自楚都()在公元前278年淪陷後寫的 《哀郢》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極?

楫齊揚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

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

心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跖。

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

凌陽侯之汜濫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

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

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復。

慘鬱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歡之【氵勺】約兮,諶荏弱而難持。

忠湛湛而願進兮,妒被離而鄣之。

堯舜之抗行兮,了杳杳而薄天。

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

憎慍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眾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

亂曰:

曼余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愚:楚辭太難讀了,裡面的生字難記得很,還有很多植物和鬼神妖怪的名詞,那屈原算是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嗎?

智:楚辭中其實除了愛國情懷,還可以考據當時的民俗民化甚至歷史,荷馬的史詩同樣夾雜神話和史料,但數量和完整程度上便比不上楚辭,這些民俗文化遺 產,便是一個民族的內聚力。至於屈原是否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則有待考證,上古民的詩歌,很多已失作者名稱,但愛國之情,遠自夏朝被夏桀以炮烙虐殺的關龍 逢,商朝被紂王殘殺的比干,都已展示出來。

要讀較易理解的,可從唐詩入手,安史之亂時,杜甫便寫了很多憂國憂民的詩,例如《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愚:這詩容易得多了,只是讀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但聽到前輩說中東,菲洲和東歐的戰亂,開始明白詩中的內容了。

智:令人傷感的,是國人常常在苦難之時,才能明白亡國之痛,在太平盛世的時候,卻為了爭逐權力而內鬥,西晉八王之亂,還只是上層貴族之爭,結果五胡 亂華,衣冠南渡,差點兒令漢族滅絕。唐以後的內鬥,士人的參與越來越多,北宋時的新舊黨爭,雙方都人才濟濟,也有良好的動機和出發點,事實上目標並無不 同,也是富國強兵,外禦強鄰,如果彼此明白一致百慮但殊途同歸的道理,不執著自己的方法,互扯後腿,令國事在兩群大臣間爭吵不休,政令在兩黨輪番掌權下不 斷更改,便未致於有後來的靖康之難。偏安南宋後,士人習性不改,在和戰中爭吵不休,終於為蒙古所滅,造成漢族第二次衣冠南渡,明朝令漢族重掌中華民族的領 導地位,可惜士人習性不改,爆發東林黨爭,在一群各自懷有良好動機和願景的士人中,國事再一次在爭論中被荒廢,結果民怨四起,社會撕裂,滿清入關,文明世 界士人的爭吵,被一個文化相對較落後的少數民族以強硬手段鎮壓下來,實在是諷刺;亦由於滿清提出滿漢一家,保留漢文,承認中華文化道統,民眾放棄抵抗,某 程度上反映當時老百姓對前朝士人的失望,所謂士人,正相當於今日的知識份子。

愚:前輩,為什麼你說的歷史,好像跟今天一些社會現象有點相似,你好像對知識份子有點意見,嘻嘻,前輩,你不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知識份子嗎?

智:哈哈,年青人,你的口才越來越到家了,這是高級幽默或內地人說的高級黑嗎?跟那些學者和專業人士比,我那點知識算是什麼,但我比他們更接近群 眾,也沒有他們的機心和顧忌,起碼可以直言群眾中也有不少不文明,不講公德和不明事理的人,也可以說大多數群眾的意見不代表正確。但那些面向公眾的知識份 子,為了形象,卻不可能說這樣的話,不光是為了討大眾歡心博取支持,有時是為了避免無理責罵,例如經濟學的學者,其實很多都對社會上宣揚的一些政治思想不 以為然,但只能私下說説便算了,免得招來一頓臭罵。現在的港人,只享受了半個世紀的和平,便奢言世界大同,不分國界,把自己裝扮成世界公民,一派從更高的 道德制高點俯視民族思想的態度,這只能說是幼稚天真。戰爭距離我們其實不遠,根據美國一位公共衞生學者 David Swanson 發表在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統計,二戰後至今,在153個地區發生的大大小小戰爭共248 起,其中201宗由美國發動,約85-90%的傷亡屬於平民。網址在這裡:

http://scientistsascitizens.org/2014/05/15/academics-and-scientists-on-preventing-war/

愚:美國人,那是英文的了,嘻嘻,前輩又跟我開玩笑了,不過我會用翻譯機試試看的,但這不是自揭瘡疤嗎?

智:有獨立思考的人,才能是其是,非其非。東南亞這邊在這三四十年間能夠繼北美和西歐外,享受到難得的和平,你知道原因嗎?

愚:嘻嘻,前輩,你那麼聰明,還要明知故問,晚輩那會知道!

智:你不知道還算正常,但自命普世價值傳道者不知道便說不通了,回去試試找找資料看看,下次告訴我吧。

愚:一定一定,多謝前輩的嘗苦思甜餐。

智:哼,才騙不了我,你那有真正嘗過,進廚房時都吐了,哈哈,算了吧,下次你準備小點吧!

愚:遵命,再見。

- 完 -


小傳 Biography

Simswise 若智-
年逾知命,學有所專,長於經濟行政,對社會事務每有深刻獨特見解,然智者千慮,終有一失,智慮愈深,成見愈深;崖岸自高,偏執過度,難免憤世疾俗,所謂好 智不好學,其弊也盪,雖智者亦必有所弊,若智亦即弱智也,尚幸雖悲觀而未失積極.

Simsfool 亦愚
望不惑之年,其父有感東坡先生洗兒歌之言,深信「但 望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功卿」,況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倘時來運到,刞一得之見,己足以功名利碌等身,否則亦樂得逍遙快樂,不若自命才俊之士, 動輒以天下為己任,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故得子即取名亦愚,亦愚果然深得其父神髓,故凡事隨遇而安,無作強求,相信凡存在皆合理.樂觀而欠積極,對若智之言時有質疑, 與若智對話常擦出火花.

編者按: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寄,人之賢愚賤肖,何嘗不是相生相寄,此「大智若愚,大愚若智」,「聖人不出,盜賊無有」之謂也,甚至四位同體,實質一體四面, 旁人所見,可能是抑智示愚,隱惡揚善後刻意示人之一面而已, 故「智愚談」或即「腦交戰」孰智孰愚,二而一,一而二,見仁見智而巳.

metropoli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