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難求
Desperate Quest for Wisdom
註: 以下內容, 純屬作者一般個人意見,不能視為有法律約束力之專業意見,凡涉及如投資、法律、會計、建築或醫療等受法律規管行業之專業問題,如有疑問請自行向具專業操守 之相關專業顧問或從業員查 詢
免 責條款 DISCLAIMER
-2/7/2013
古希臘稱智者為sophist〔註1〕, 智者有别於聰明人(smart guy),聰明人耳聰目明,頭腦細密,思想敏捷,智商超越同儕,中小學英語將聰明譯成clever,是錯有錯著,clever帶有不認可之含義(disapproving ),接近廣東方言所謂之「精叻」,褒中帶貶,較適當之中性或正面用詞是bright 或brilliant 。
智者未必有過人知識或智力,但卻有長遠目光(vision),廣闊視野(perspective )及深邃之洞悉力 (insight),終合而言之,亦即所謂之智慧(wisdom )。佛學中,梵文所言之智慧在中文音譯為般若,著名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註2〕,便是解說大智慧如何令人參透生死之惑以達彼岸之經籍。所以一般人之智慧,不過是孔子所謂之「四十而之不惑」,真正之大智慧,當如孔子「七十以而從心所欲」之境界。令人遺憾是智力(intelligence )與智慧没有必然關係,有人聰明蓋世,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時得失事小,留下百世罵名事大,聰明人學習理解能力高強,反應敏鋭,奈何成就大善及大惡之機會均等。智慧與知識(knowledge)亦似乎没有相關性(correlation ),知識本質乃人類經驗(experience)與心智活動(cognitive activities)之累積紀錄,難免夾雜紀錄者之主觀心態,高明之表達技巧(rhetoric)可將影响力加強,惟二手知識始终終欠缺第一身直接經驗那種令人刻骨銘心之切身體會,影响亦因人而異,猶如西諺所謂「某人之美食是他人之毒藥」(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所以宣傳活動效果能正亦能負,對不存價值判斷(value judgment)之知識如自然科學,則更屬中性,大用小用,為善為惡,實在乎受者及用者其人。然則人生經驗及見識又如何?有謂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讓其備嘗苦難,可惜有人屈結難紓而自暴自棄,或憤懣難平而以暴易暴,能修成正果是鳳毛麟角,智慧之難得,猶甚於登天。
有人天賦聰明,才高八斗,苦心孤詣,窮畢生精力上下求索,論學問亦學富五車,以為已智珠在握,孰知一念之差,竟陷於魔道而不自知,有人貌似魯鈍,才具見識平平,亦無刻意追求,卻因緣巧合,偶然悟道,猶如順手拈花,得來全不費功夫,大智慧原來是可遇不可求。六祖惠能〔註3〕, 出身農家,賣柴為生,目不識丁,偶遇高僧弘法,聽經即悟,始生學法念頭,因而投五祖弘忍門下,師兄神秀向來悟性至高,被同門視作當然之衣缽傳人,惠能既 至,瑜瑕立見,早惹神秀不滿。弘忍年事已高,為傳衣缽,命弟子壁上作偈以示學法心得,神秀偈為:「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 能請人代書一偈於旁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閲罷即引惠能入內室,為之誦解金剛經並傳法器,正式成為六祖,弘忍亦知傳位惠能難為神秀及其他 弟子接受,旋命六祖啟程連夜南歸,既能弘揚佛法亦免同室操干,禪宗由始而分南北,北宗以神秀為首,持「漸悟」說,南宗以惠能為代表,主「頓悟」說。以個人 修鍊過程而言,神秀之漸悟法較近常人經驗,聰明知識及見識是構成智慧之要素,修道即趕路,有路徑可依。惠能之頓悟說,法無可法,道非常道,修道悟法,隨心 亦隨緣,似易非易,說難非難,除誠心、慧根及際遇外,說不出所以然。然而從後世所見,頓悟派智慧之境界,卻又遠高於漸悟派,大智慧由頓悟而來,小智慧由漸悟而得,神秀若如小說所言試圖追殺惠能,更是由道入魔之行徑。
既然大智慧與上述三者似是有關亦似無關,没有可以依循之公式,而世人所求,不過是功名利禄,所需者亦唯聰明運氣便足夠,故聰明人多,本地貴為國際大都會,聰明人更是特別多,位高權重財多者固然是聰明人,身負盛名威望處於精神道德高地者亦復如是,至於百年身後事,縱荒墳,横斷碑,除有數幾個知名人物,已是身與名 俱滅,龍蛇莫辨,誰又會管其人身前功過;故世上所見,真小人、偽君子以外,還有假聖人,與真小人偽君子不同處是假聖人確實不為個人謀直接可見之利益,而是 向當代世人宣揚被推崇為至理之概念,儼如聖哲先知,貌似擁有大智慧,信眾為其言論傾倒而不惜犠牲個人利益追求所謂之至理,甚至置個人及他人安危生死於度 外,行為走向極端。然所謂之至理,不過是高度概括並絕對化之空洞概念,內容難以通過深究,亦無法經實踐驗證,只能在特定條件下成立,絕非什麽置四海而皆 準,亙兩儀而並存之真理,通往人間烏托邦之路線圖,原來是引領世人走向仇恨死亡煉獄之不歸路。
真小人是損人利己,任性而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弗為,不自欺亦不欺人。偽君子是沽名釣譽,表裡不一,好話說盡,壞事做足,不自欺卻欺人,假聖人則是清流自賞,志趣高尚,一派兼善天下捨我其誰之氣概,令世人為其虚假真理而瘋狂,不惜犠牲一切,既自欺也欺人,塗毒蒼生。先賢所以說執中近道〔註4〕, 其一是明白人智不足恃,常存謙卑之心,不敢輕率以極端手段行事,謙卑乃入智之門。其二是不以為執中即得道,自命得道亦屬偏執,故擇善固執之餘亦該有容人之 量,能包容即能忍,能忍是入德之門。反之,自覺真理化身且義無反顧者,以為目的正確便可不擇手段,對自身及他人行為持雙重標準(double standard ),行事自然乖戾,手段難免極端,若如此已是陷於魔道而不自知。從人類歷史所見,不少戰爭或審判,正義(justice)與邪惡(evil)之定性,不過是按當時話語權所屬而得出之暫時結論;偽君子與假聖人,皆是奪取話語權之高手,以至是非莫辨;惟假以時日,真偽漸分,正邪亦易位。究其原因,是世人輕信世上有聖人先知,為維護真理,其人及追隨者自信有任意行駛暴力之特權,容忍雙重標準。孰知以行至善之名而作極惡之舉,行善之意願愈深,乖離正道便愈遠,大智慧便愈是不可或得,今日不少受眾人仰視膜拜之正義捍衛者,百年之後,不過是歷史中又一群為人唾罵鄙視之偽君子或假聖人,只是回頭細想 ,如無廣乏信眾,偽君子以至假聖人又豈能有力成災。
- 完 -